在传统中国人的眼里,拥有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从来都是人生里排在前面的头等大事壹配资网门户,尤其是当一个人的人生逐步步入像结婚、生子这样的新阶段时,房子就自然而然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里必须要有的东西,而各大房地产商也正是抓住了国人的这一心理,这些年在住房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
不过也有不少像我这样平时喜欢关注生活细节的人会好奇,其他国家的人均住房面积和咱们中国比起来到底是怎样的水平,毕竟现在已知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能达到 67㎡,俄罗斯的则是 35㎡,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数量远超这两个国家的大国,咱们的人均住房面积又会是多少呢?
聊到全球各国的人均住房面积时,美国绝对是咱们绕不开的 “佼佼者”,它那人均 67㎡的数字不仅看着亮眼,还直接稳稳占据着全球首位的位置,而这可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成绩,背后藏着资源禀赋和消费文化这两个方面的双重推力。
展开剩余83%先说说资源禀赋这块,美国的先天条件确实比很多国家都占尽优势,它的国土面积本身就不小可人口却只有 3 亿多,这么一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还不到 40 人,这种低人口密度就意味着它的土地资源不会像人口密集国家那样特别紧张,而且更关键的是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坦的平原,不管是整体规划住宅区,还是单个房子的建设施工,都不用像那些多山国家那样受到复杂地形的限制。
光有资源支撑还不够,消费文化对美国人均住房面积的影响同样重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放大了资源带来的优势,这些年美国社会明显出现了家庭小型化的趋势,现在每个家庭的平均人口只有 2.5 人,比几十年前减少了不少,按说家庭人口少了对住房面积的需求可能会相应减少,可实际情况恰恰相反,美国的人均住房面积不仅没降反而比之前增加了 40%。
美国人其实特别看重居住的舒适度和私密性,哪怕家里人少也希望每个生活空间都足够宽敞,而且这种对大空间的追求还体现在住房结构上,美国独栋住宅的占比超过了 60%,也就是说大部分美国人住的都是带院子的房子,这种房子本身的面积就比公寓大不少,住起来也更自在。
当然能让这么多美国人实现 “大房梦”,还有个关键因素不能忽略就是 30 年固定房贷制度,这种房贷模式的利率一直很稳定不会随便变动,而且还款周期长达 30 年,分摊到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就小了很多,普通家庭也能承担得起。
接下来要说的是俄罗斯,相比美国人均 67㎡的住房面积,俄罗斯的情况就显得有意思多了,它的国土面积足足有 1700 多万平方公里,比美国还要大不少,可人均住房面积却只有 35㎡,连美国的一半都不到,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制约因素,首先就是人口分布的问题,这可是影响住房面积的关键所在。
俄罗斯全国人口也就 1.4 亿左右,按理说人均土地资源应该很充裕,但实际上 75% 的人口都挤在欧洲部分,像莫斯科、圣彼得堡这些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一点都不低,而广阔的西伯利亚地区虽然占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却因为气候太冷到处都是永久冻土带,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居住和建房。
除了自然条件和人口分布,俄罗斯的住房问题还带着不少历史遗留的痕迹,苏联时期为了快速解决当时的住房短缺问题,建了大量结构简单、面积偏小的板楼,到现在这些苏联时期的板楼存量还占全国住房总量的 15%,不少家庭至今还住在这样的老房子里。
大家肯定更好奇中国的情况了,毕竟前面说了美国有 67㎡、俄罗斯只有 35㎡,那咱们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到底是多少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中国人口这么多,人均面积肯定比俄罗斯还低,可实际情况却让人意外,现在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 41.76㎡,不光超过了俄罗斯,跟几十年前的中国比更是实现了 9 倍的增长。
40 多年前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还不到 5㎡,当时一家几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老房子里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咱们不光缺房子,还得面临耕地红线的严格限制,毕竟中国要用世界不到 10% 的耕地养活这么多人口,建房肯定不能随便占用耕地,再加上中国的人口密度本身就比美国、俄罗斯都高,想扩大住房面积真的难上加难。
但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咱们硬是靠制度创新闯出了一条路,这个制度创新就是咱们搞出的全球独有的 “商品房 + 保障房” 双轨制,一方面商品房市场满足有条件的家庭对更大住房、更好环境的需求,开发商通过建高层住宅提高土地利用率,现在不少城市的高层住宅容积率能达到 3.0;另一方面保障房专门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像公租房、廉租房、共有产权房这些,让买不起商品房的人也能有安稳的家。
现在 41.76㎡的人均面积虽然跟美国的 67㎡还有差距,但已经远超俄罗斯,而且还在不断进步,未来随着第四代住宅的推广,以及更多保障房的建设,咱们的居住条件肯定还会越来越好,想想这些年住房条件的变化,真的觉得特别踏实。
发布于:江苏省百川资本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